close
引述:余尚儒
在家中發生的死亡,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景象。臨終者躺在他平日睡的床,牆上掛著他喜歡的畫,家人們就在房間裡安靜做自己的事
每隔一段時間,家屬會摸摸臨終者的手,感受他的溫度與脈搏,直到熱度與鼓動都慢慢消失為止。
因為爸爸簽署了安寧緩和醫療,
我們亦在與醫師諮商後支持爸爸的決定。
接著便有了極大的改變
改變一:
爸爸從一天要吃10幾種不同的症狀藥,減少至2-3種。醫師笑著說,吃這樣多藥,哪裡還有時間吃美食呢?
改變二:
回診和追蹤治療全部停止,安寧醫師和護理師一週到家1-2次,視狀況穩定與否決定。
來診時,護理師不斷從隨身皮箱裡變出舒緩按摩膏,小貼布,棉花棒等舒適護理小物發揮安撫效用。
改變三:
給了類嗎啡的口服或噴劑,爸爸能舒服的睡,躺,不再氣喘吁吁(當然隨著病情下滑,最後嗎啡也制不住急喘)。
改變四:
護理師在他精神好時,陪他聊天問他有什麼想做的,例如到家後院瞧瞧花草,看看老媽握握她的手,
爸爸也滔滔不絕的講述心中放不下的是先老媽一步,無法再照料她。除此再無遺憾。
改變五:
最後的一天,爸爸喘著,並且一分鐘內停止呼吸1-2次,隨著停止的次數變多,秒數拉長,
我們心裡也做了準備。然後是血壓心跳脈搏數值慢慢下降,生理的指數明顯在對我們告別。
這所有的歷程,皆是在爸爸的房間裡進行,沒有醫院急診吵雜的人聲機器聲,沒有匆忙來往的腳步聲,
在一個平常不過的下雨午後,在我們的懷裡,永遠停止了心跳。
感謝爸爸一直以來都這樣的睿智先知,走在我們之前,幫我們設想所有的事,讓我們到了最後不驚不怕,
只有源源的思念,濃濃的愛,念想著爸爸。
全站熱搜